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阅读】④大凉山诗歌根据地 ——66个诗人的民间野史-发星著

[复制链接]

83

主题

104

帖子

4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8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6:2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诗歌阅读↑让我们共同前行!




        发星:1966年生,四川大凉山彝人,“地域诗歌写作”提出者与践行者。民刊《独立》《彝风》主编。编有《21世纪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当代大凉山彝族现代诗选(1980-2000)》《首届中国少数民族现代诗大展》《当代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论》《中国民间诗歌运动史》《打工诗人、农民诗人访谈录》《贵州隐态写作简论》《中国民间诗人大家访谈》《地域诗歌写作理论集》《地域诗歌写作诗选集》《地域诗歌写作流派论》《彝族现代诗派论(一部)(二部)》《中国诗人漂泊精神史》《大地访诗人-中国底层诗人访谈录》《中国诗人回忆录》(1949-2015)《世界现代诗大家长诗选》《第三代女诗人长诗选》《周伦佑文革诗选》等30多个专题诗集。著有《四川民间诗歌运动史》《地域诗歌写作理论》《彝族现代诗学论纲》《西昌--诗人之城》《发星访谈录》《大西南群山中呼吸的九十九个词(长诗六部)》《时:铜血情人(长诗)》《一个民间诗歌编辑手记》《黑族词章》《家族史及其它》《大凉山诗歌根据地》等11部书。有作品入选《中间代诗全集》《中国民间现代诗人20家》《21世纪中国诗歌年选》等数十种诗集。所编刊物被国内外研究者收集珍藏并多次被评为“中国十大民间诗刊”。
        联系QQ:2077043901






大凉山诗歌根据地
——66个诗人的民间野史
(发星著,写作时间:2016.4-2017.1.4,四川大凉山日史普基)

        引言:发星自1987年创办民刊《温泉》到2017年已30年也,又于1998年创办民刊《独立》,一直办到2018年,又是一个20年,人生只有一个30年,发星就做了一件自已喜爱的诗歌民刊的事业,30年的办刊写作中,交往诗人无数,现写下66个诗人野史(其实不只66个,这里指多的意思,本文写到的诗人有近80人左右),这是山中一个孤独办刊者与写作者的另一部独立精神史。趁我现在有精力写下来,算是给自已曾经的经历留下一点文字的记忆,许多朋友还没写到,写作靠缘,有缘就有感觉,无缘无感觉,没有写到的朋友敬请谅解!谢谢诗歌,让我永远有写作的激情!

2017.2.28夜于大凉山普格双乳山下


绘画  诗人听月



24 阿库乌雾篇


        阿库乌雾,60后,大凉山冕宁县人,彝族。乌雾兄作为彝诗界的第2号人物,阿库乌雾身上兼具“彝族母语现代诗写作”与“彝族现代汉语写作”的双枪写作功能,能如此双枪皆运用出色并美,在彝诗界内外,属稀世绝类,这也是其以母语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形成学者型写作者的特殊之处。而通过汉语,他又获得第二母语创造(因彝文化融进汉语抒写而形成再造汉语,这是一种新型汉语,和原汉语有所不同,因为此时的汉语有了彝色)。
        他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西南民院这个“彝族现代诗的黄埔学校”读书,到后来留校至今30多年,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双语写作,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学生,已经形成受自已影响身传的“彝族现代诗学院重镇”。这个重镇一是传承其母语现代诗(彝族母语现代诗,本身就是乌雾兄创造的),因80-90年代,他完成《虎迹》与《冬天的河流》两本母语诗集,其开创性的母语现代诗写作为学生们提供了经典的范本,如其母语诗歌《招魂》等已经成为国内国外许多公共艺术交流场合的朗读经典表演节目而影响深远,虽然许多听者听不明母语中的原义,但其朗读时的宏野粗犷气场,让身临者进入黑色的神巫游离中,去亲沐与体湿原族诗意银雪的透明与幻变。当下许多彝族母语写作的代表诗人都是受他影响的学生,如木帕古体、张海彬、马海吃吉等等。二是其作为学术带头人,以彝族现代诗、传统文化,及中国其它少数民族文学(诗歌)等的价值与当下意义作为研究对象,他在90年代写出《灵与灵的对话-中国少数民族汉语诗论》(诗评论集),曾引起极大影响,后将这种研究作学业传播,让更多的年轻者投入进来,多年来形成不断续延的研究队伍。这些彝族、汉族的研究者许多是诗写者,比如拉玛伊佐、马海伍达、孙阿木、吉洛打则等等。三是以彝族文化及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阵地,内交外联,先后与美国一些大学进行比较文学研究,来推动彝族现代文化及中国少族族裔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四是他的汉语写作,特别是90年代到21世纪初写出的散文诗合集《混血时代》《寓言时代》,开启了“阿库乌雾式的新型散文诗”写文体,这也影响着后来者,所以这个重镇主要以4只手来搅动与推动彝族现代诗的向前发展。
        招魂者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间咆哮,他蛮野的声浪和着他蛮野的身体,摇晃着那些虚空的魂灵,高楼大厦间密行着前往原始林的人群,他们被招魂者掀开彩裙后露出的干瘪的乳房和无水的洞穴,正渴望原始林上空的山风和月色。而那些已经瓷化的阳器严重缺火,它们的火在原始林那些黑色的岩石中正等着他们碳质的手横过污染的天空,在山顶的清澈的雪水中洗出他们自然的人性与自然的欲望。原始林中此时正燃起篝火,部族的女人正梳理黑色长辫,让整个深夜浸进黑发,让所有男人在里面失踪或迷路,她们的彩裙装得下一座又一座黑色的山脉,部族女人身上的两块月光的丰乳,正被男人黑色浓密的胡须抚摸。抚摸的过程中,月光的碎片落满山谷,涌动着所有植物动物的春梦。山脉上那些点亮星辰的村寨,在六月二十四这天都将疯狂,寨子的牛羊马狗全跑到空中,大地之上,是腾空的野地,野地上奔跑着男人与女人的新房。那些在高楼大厦间密行着前往原始林的人群手上拿着招魂者诵读的密枝,密枝上是他们要去的原始林的方向位置。招魂者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间咆哮,他从东方古都咆哮到西方女神塔下,他蛮野的音质穿透男人女人人性的神骨,人们纷纷看见自己的祖系和父亲和母亲。
        我是黑族,我是蛮族,我是风族,我是火族,我是彝族,我是荞族,我是虎族,我是太阳族,我是月族,我是魂的拥有者,我对所有植物都充满诗意的愿望。





25 阿索拉毅篇


        阿索拉毅:1979年生,《独立》同仁,大凉山峨边县人(峨边山河与地理文化皆是大凉山山系连根,在边缘族群文化地理上应归入大凉山来整体考察)彝族,《彝诗馆》创始人。
        拉毅兄弟2003年春天看《民族》,见上面发星主编的《当代大凉山彝族现代诗选》邮购消息,按上面的地址寄来钱来,发星寄去书,后来拉毅兄弟有诗稿寄发星指正,这样一来二去,就成了好朋友。发星给他寄去许多民刊、诗歌资料、彝族文化书,他是一只食欲极好的年轻之虎,不久他的写作开始转型。2004-2005年,在发星鼓励下写出彝族第一部现代长诗《星图》,不久又写出文论《大小凉山彝族现代诗评论》。这一诗一文,是拉毅最初抛给彝诗界的二枚炸弹。
        2012创办民刊《此岸》,创办“彝诗馆”,2013年独立编辑推出彝族历史上第一部现代诗全集《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上下册),2015年主编推出《中国彝族当代诗歌大系》(4卷本,四川民族版)。10年中,拉毅完成人生在诗歌上的6个精彩的连跳。拉毅也是上天派给彝人的天之骄子,其身上的诗歌献身精神,只有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才会产生并独有。特别是《中国彝族当代诗歌大系》的隆重推出,将天下彝人在诗中拥抱在一起,这在彝人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都是破天的第一次,他这个重镇具有创造、整合、交流之大成,代表着年轻一代的伟大抱负。(另外他编辑的《中国彝族现代诗评论全集》《中国彝族现代母语诗歌全集》,以及他推出的许多诗人诗集,构成一条巨大的彝黑诗河,让彝人倍感民族文化的后续有人,代有人出,杰有铜色)。
        拉毅始终是自觉的,23岁写出《星图》,24岁写出《鹰角度阐释》《大小凉山彝族现代诗论》《一个蛮人的自由言论》,26岁写出《彝国传略》,29岁写出《致佳支依达的十四行诗》,30岁后写出《彝族现代诗简史》《献给:“地域诗歌写作”诞辰十四周年》等重要专论。其上升、多变、幻梦的写作时间持续10多年,其喷吐量与才力厚度是中国整个80后诗人中少有的,更是边缘民族现代诗写中的唯一。
        《独立》2003-2004年出现一个俊才集群的黄金时期,以郑小琼、阿索拉毅、鲁娟、羿子伊萨等80后为代表,书写了他们21-23岁年轻气盛的攻城拔寨。这也是中国80后诗人最早最有力度的写作集群现象之一。拉毅的双手写作(文论与诗)延续了伟大80年代那些先行者互补互修的写作华章,在整个边缘民族写作中,他达到一个自已的高峰;从地域(地理)上看,他站在大凉山系最北(峨边),与站在大凉山系最南(普格)的发星形成地理与诗歌精神、层次上的对视、呼应、交流,也可以说是黑色山系中的两个魂灵被互相摇响,这构成一种地理(地域)艺术的奇缘。




26 比曲积布篇


        比曲积布:1993年,大凉山普格县人,彝族,《独立》同仁,《大地》主编,“野火主义”主持。2014年春天,比曲积布认识发星后尝试“地域诗歌写作”,从最初模仿到写作转型。其间由发星帮助创办民刊《蓝鹰》《红原》,8月后独立提出“世界地域写作”,9月在宜宾组织举办首届“世界地域诗歌诗会”,参会诗人有10多国留学生诗爱者,11月在宜宾举办第二届“世界地域诗歌诗会”,参会人员为6个国家的著名诗人、作家及学者等。两次会上比曲积布全由英语讲演与交流,产生极好的影响。
        2015年元月提出“野火主义”,5月创办民刊《大地》,在两年内多级跳:汉语写作--英语多文体写作(诗、小说、评论、哲学、戏剧、散文、随笔)--俄语写作(诗、小说等)--熟悉蒙语、藏文--英文讲演等等。二年来,其作品除英文、俄文在国外发表出版外,还被野火团队译成日、法、印、意等语,在国外10多个国家发表并引起反响,并获得国外许多民间文学奖项,成为90后与彝人写作的“旷世之景”。而其身后的野火团队,全由九0后,00后等20多个绝色美女组成。这些女孩皆熟悉3-4国以上国外语言,其女友熟悉7国外语,所以发星称其为“旷世一代”。他们先天的灵质与机遇,已经走向了世界并产生了极好的影响。如果说当下彝诗是吉狄马加的时代,可能未来不久将是比曲积布与野火主义的时代,我们期待着。
        比曲积布的多文体英文写作且水准平正先锋,这都是百年中国新诗史上不多的写作现象,这使我想起民国那些大家们的少年青年影子;时间已经是21世纪的第16年了,彝人以及中国诗界应有这样的人出来,应是很多,才能将华夏文化的复兴之梦让西方的话语权贵们扭过他们高昂的头,来注视东方,注视大西南,注视彝人,但愿这一天不会太远。




27 孙阿木篇


        孙阿木:80后,大凉山越西县人,“彝族现代诗陌生化写作”代表诗人。“盲电影工作室”主创。多年前的一个清晨,西南民大的某间教室正在上课,一个学生忽然自动地站起来离开座位,向教室外的密林中的万道阳光中走去,同学和老师们面对如此现象,惊异之余已然明白,那个出门的学生到阳光中的密林找他的诗去了,过后老师问那个学生为什么出走,他说,无形中天空传来一个诗神的声音在召唤他,他闻到她嫩鲜的气息与裙影色闪的雪光,她牵着他,走向密林。
        他遇见了好的老师,老师是个诗人,所以理解他说的诗神的召唤,这个故事成为民大后来许多人嘴中的传奇之一。这个走出教室被诗神引走的人就是阿木。
        2013年端午节“西昌民间诗会”晚上活动时,轮到他出节目,他从地上捡了一个一般的石头,然后很神秘地拿到我的手上,说:“发星老师,你把这块石头看成是诗歌之石,然后你就会感觉得到它会烧伤你的血液,使你诗歌语言从血液中奔出来,踏到你的灵魂山巅”。节目是将石头传到每一个诗人手上时,这个诗人作诗一首,诗必与石头有关。我握着石头说得是:“孩子/你终于回来/我的泪水布满天空/你应从你石质的内心听见它撕裂空虚的虎须”。
        2013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他和我在西昌州委后面的那一大片区域作诗人晚间无目的自由游荡,在整个游荡的过程中,他拿着相机不时闪光。他专拍那些黑暗角落中的垃圾场,以及被撕出光阴之词破碎的广告残片,或者下水道没有盖的黑洞,或者土屋门上那个只有半边嘴还有笑的财神,或者孤独的冰冷的门扣。对于那些所谓的繁华,以及整齐的花草,他和我一样拒绝这种虚空的不存在。后来他与当时的女友和我在一间旧房中聊了很久的诗与其它,我明白他语言后面现实与其精神的隔冷,我试图帮助他,用我的刊物及人原的体温,后来我们成为朋友兄弟。
        2014年普格“火把诗会”,叫他来玩,他是第一个到普格的,我去车站接他时,一身行头就是一个准备充分的游客,行装、包件,俨然走很远的路,虽然越西到普格只要一天,他却准备着一月的装备。在我看来,这又是一种阿木式的独特行为艺术,在我家住定后,他因有长期喉炎等症不好,且不管它,整个人身已入病的乱区。老婆了解他的病情后,对之配药施之,因住家中,家人良善朴实,第二日言对之太好,第一次感觉我与老婆乃其父母般爱他,浑身热火不说,吃药身体有所好转,使之如入神境也。我与家人其实本份为人,这种关怀乃自然事,不必益表。
        从阿木身上体觉我知道,他后来的许多不常人之为与其家中缺少关爱有关,家人不爱失天性自性,失天性自性必异化另类,在艺术语境上属创制资源,但在人自身上却因家中伤害而从小知人世冷暖。当时和他一起的女友,也是家中父亲在外乱搞女人,不管家人,造成爱温失缺,所以两人同是沦落天涯人。幸阿木爱诗及电影术,另世界的温爱能对另世界的冷冰进行融解,艺术的伟大便体现出来,可医治人的不正常使之正常。
        阿木和我走入家背后的山林,他一见山草密集的山坡便如野狼般在草丛中打滚与行走,使我想起多年前海上来时在拖木沟彝人家的少年们的摸学动物表演,人最初是从山林走向乡村城镇,以及后来的城市,在这原家(密林)之中,正常的人应该如回家一样有亲切自然的感觉。阿木的行为和那些少年一样,是在回家,这很自然与亲切!写作也要找根与族源,不然空中楼阁,你的语言没有铁锋的剑力,很是苍白。后来他回到越西后,打电话来说,现任女朋友家认为他不是正常人,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于是找朋友让他过正常人生活,就是学习交往礼节语言,陪人喝酒交际,窜门活动,过俗世生活中常见的礼遇,红白事处理等行为。阿木说,开头几日还忍得住,后来烦了,就下决心考了民大的研究生,离开了越西,泡在书斋里,总比俗世中快乐。阿木的现实境遇,也是一部现代艺术作品,很有意思。
        阿木除诗歌带来彝族现代诗群的陌生化外,其先锋的影像(图片与电影)都是彝族及边缘民族现代艺术中的奇品,虽然在探索中,但做前无古人的艺术献身本身就媚力趣味无穷。



28 麦吉作体篇


        麦吉作体:80后,大凉山喜德县人,彝族。2011年4月,作体写出《俄尔则娥夜语》(以下简称《夜语》),是典型的自动写作,从我阅读的直感以及其排列格式以及诗中的内容,作体在来信中说他的写作积压很久,在阅读了拉毅的《星图》《鹰角度阐释》以及大量《独立》电子版后,他原先的写作冲动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喷口。夜语写作时,他不知这是不是诗,但写作的快感与焰火是饱满而锋利的。
        我的第一个感觉这是典型的自动写作,因为近期我在阅读“超现实主义大师”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宣言》,更确定了这种写作方式在大凉山彝族诗人中的突现,这是一个奇怪的诗歌机巧。此前我对自动写作一知半解,而布勒东著作的迟迟翻译推出,暗合了写作的不因时间与空间的无定性法则,就是游离与自由,或说轻松的精神自由空气流淌在魂灵间,随时随地都可能爆发写作快感。
        此前2003-2004年拉毅写出的长诗《星图》也是典型的自动写作,因为其累积的多种文化混酿在特定时候便爆发了写作端口。作体是读拉毅的诗上道的,但他又有新的东西,特别明显的是对当下的抒写,超越了道德、伦理、社会的多种规则界线。写作与食欲一样,最初的形式是释出,它与社会的许多规则是不相容的。诗之为诗,一百多年来的现代诗板荡光阴,我们见识了众多纷繁姿态。作为边缘民族的现代诗写作,在封闭信息与外文化的局限中,保持了其原质的精神与情绪的饱满纯度,所以一旦有机会喷出,其原力火焰便雄视生命的旺盛,从高山之巅一泄而下,这是打人目光与心坎的自然性泄露,充满原质的诗语淋浴你的一身,是发着多种光泽的神幻迷梦。仅此作体已完成一次创造,我只能鼓掌《夜语》的自动性-自然性的抒性品质。
        拉毅在写作《星图》时引入现代诗技术等外文化因素,使边缘民族的思想思维产生内部暴动与混乱,这种混乱的结果带来文化属性的重组。拉毅的意义是在近10年中创造的彝族现代诗结构中的“魔词境界”(混血词构),和用散文、小说等法来写彝族现代诗评,消解了此前诗坛诗评的死板、空洞、无力、无血的学院风格,还其诗性天空自由奔放的诗性呼吸。作体的出现延续着拉毅的写作精神风格,因为彝人文化的神魔原性只能用此自动写作方式才能导出其原觉性之一。
        自动写作符合诗歌艺术写作的“纯”性,就是在自动中完成思想、灵魂(愿望、欲望)的形而上释出,自动和自然、自我、自信、自足同义,只是在写出时的喷射动作是一种天然自然行为,没有后天外加影响的一种“纯写作”冲动欲望。“纯写作”冲动欲望,“纯”写作就是超现实写作,是在写作过程中以写作者的快感为前件,超越(陌生)一切已有规则(社会道德、伦理标准、文化传统等),由自动写作带出一种新现实(写作者的精神世界创造现实),新现实是对已有现实一切的殊异与超越,这也是艺术规律的一个基本特性,就是每一个写作者必须获得自已的一个精神源根(根据地、或空间、地域),由此蔓延喷吐写作的焰火。如果没有根,没有自已的空间、地域,自动的最终结果只是浮云与水滴,这是浅显而短命的写作。回到作体的写作,他以俄尔则娥(大凉山彝文化属性地域之一)为根,这就为其写作的无限性带来了长度与厚度,只要他在魂灵中不断的放入发酵燃烧的经书,作体便是俄尔则娥的诗性而自由的黑鹰,在自已的精神与现实世界中飞翔。所以,自动写作由彝文化源地(俄尔则娥)喷出,它带动山中群石与密林、溪水、明月、情歌等组成的魔词文化根性境界,这正是地域诗歌写作中自动(自然)写作的朝向与生命力存在。
        2011年5月,参加完“金阳-金沙江笔会”后,我与作体同车回西昌(同车的还有诗人仕勇)。在金阳到西昌的100多公里路上,我给他讲解地域诗学及实践,以及大凉山诗人未来的朝向,他静静的听着,那时车路很坏,颠颇、倾倒、左摇右晃,成了我们谈诗如迷的一种道路的诗之难得动感钢琴,到昌后是仕勇做东,三人如兄般亲切。他回到山中静读,不久写出《孙水河》长诗,流畅、原色、黑力、群山气质,已成形作体式的长诗写作。在我吃惊的同时,我大力鼓之,他对文论有感觉,后写出《走向“地域诗歌”洁白的精神王国之路》《地域与彝诗随想》《诗歌在荞麦里呼吸 》等优质文论,成为地域写作理论后期重要建构者之一。特别是《32匹骏马在蛮国大地踏出黑火》更是在彝诗坛内外轰响一时,传为美文;用随笔来写文论,很适合彝族及边缘民族这些有原文化根系的民族,因为随笔这种写作方式是随性自流的,这和边缘民族身上原野自由品质是相通的,学院与学理的规则太多,外来文化陌生性介入写作语言,原语言的原质就会大量消失或变异。
        2011年10月,带他参加福建漳浦举办的“21世纪中国先锋十大流派研讨会”,开拓了视野,回来后出好文《一只撞击大海的蛮羊》,其原力气势力透纸背,2014年7月写出长诗力作《雨谷》,8月写出散文力作《走进火把国》,使其和鲁娟、拉毅、孙阿木、吉克布等一道成为大凉山彝族青年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29 易杉篇


         杉:60后,四川新都人,民刊《圭臬》主编。易兄,伟大80年代,你在一个小县城开始创办诗社,90年代到21世纪又参与民刊《上下》《书写者》《屏风》的创办工作,你是四川民间诗歌持续坚持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经历者之一。2015年8月,你独资创办民刊《圭臬》,到2016年,已出两期。
        30多年的时光,你的一生大好年华都献给诗歌这个情人,这是你的天命,或是四川诗歌需要你这样的坚持者,谁能想到,巳过不惑之年的你,居然独立举起诗旗,灿烂一把,这是你30年穿过诗歌风云后的一次再生之为,从你身上再次体现四川民间诗歌的六大精神独特品质:独立、坚持、朝向、悲壮、纯粹、理想。
        独立:办刊者必有经济与思想之独立,才有刊物之独立与锋利,不具独立之志的刊物,皆是群魔乱舞,到头来,走进死胡同。
        坚持:10年,20年,30年,坚持诗歌写作的纯度与积极参与民间自由诗事,相互碰撞,彼此共进活血,共暖共热,让诗之黑炭燃破黑暗之天空,不坚持,我宁死,我坚持,为我之意义与诗梦双成,何乐不为,久磨成针成诗,自然之理之道。
        朝向:办刊没有方向及群体精神,只是诗歌的无序汇集与编辑,那是对出资者的耻辱与不敬,是在浪费粮食的意义和对诗之纯度精神的不诚,方向与群体的汇集可以相互流交碰交,坚持经年,硬铁阳钢,是一批诗人、理论家、评论家的崛起,这才是办刊的越超与终极。鱼龙混杂,不明主次、狂欢只是一时,可悲可叹。
        悲壮:在我看来,办刊与进行民间诗写,本身就是人类生命中皆具悲壮与献身精神气质的一种艺术特行,从中国百年民间诗史上,为创办自由之诗刊,进行掏心掏血的诗人不在少数,正是他们将诗这一纯雪之灵高拔在其高贵的天空之上,为我们洒下向上景仰的黑力角距。悲壮是背水一战之冲决之志,不悲壮,何来生命之感人之力源,平常淡淡,何来诗歌之冲天激情与焰火高腾。
        纯粹:诗为原雪之物,不容黑暗的浸蚀与强暴,90年代以降的国人物欲狂奔,洗荡着诗歌的纯度与亮度,纯粹民刊的创办与坚持,是延续纯洁精神与诗性本原的需要与自由呼吸,所以,为了诗歌献身献血,就是为了和黑暗决裂沟河,以殉诗之志完其原身洁白,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与力量。诗就是诗,不是其它。
        理想:80年代那个举国复苏的时代,诗歌作为焰火之具的锋刀曾成为千万诗梦者的沉酒与精神还乡,那股诗歌之火历1989,历1999,历2009,我们依然不倒,我们依然诗写如常,当下坚持纯度的民刊创办中,就保留了80年代理想精神的血脉与根延,这点太重要了,一个国家与时代没有了这种精神,只能说明,这个国家与时代是多么的精神虚空与无意义,而被现实的功利强暴得只有诗歌以及悲壮的民刊在昂立与潜行,是幸事,也是给现实黑暗的一记惊彩耳光,必须有力的打过去,才能证明那些喝雪者的存在,仅此而已。   
        四川新世纪以来创办(在办)的民刊《非非》《存在》《独立》《人行道》《在成都》《芙蓉锦江》《屏风》《终点》《零度》《圭臬》都皆具以上品质,特别是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四川八大民刊:《非非》《存在》《独立》《人行道》《芙蓉锦江》》《终点》《屏风》《圭臬》,他们刀锋的黑声割开时代之伤,漫延着四川半个世纪的民间诗歌(民间诗刊)滔天精神。时光到了2015-2016年,《非非》(将推出《非非创刊30年纪念专号》)《存在》(将推出《存在创刊20年纪念专号)《独立》(已推出《独立民间诗歌奖纪念专号》)《芙蓉锦江》(更名为《诗苑文荟》已推出总第一期)《《屏风》(已推出10年纪念专号)《圭臬》(已推出2期),四川民间诗歌又将迎来一个继80年代(1984-1989,《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中国当代实验诗歌》《非非》《汉诗1986》《巴蜀现代诗诗群》《日日新》《女子诗报》《000诗潮》《黑旗》等)。   
        90年(1989-1994,《非非》《非非稿件集》《21世纪中国现代诗歌》《阆苑》《地铁》《诗歌研究》《名城诗报》《海灵诗报》《声音》等);90年代(1995-2000,《存在》《终点》《诗镜》《诗歌档案》》《知识份子》《独立》《彝风》等);21世纪(2000-2015,《非非》《存在》《独立》《人行道》《在成都》《芙蓉锦江》《屏风》《终点》等)四个高潮后的第五个高潮的到来。第五个高潮(2016--)将主要以《非非》《存在》《独立》《屏风》《圭臬》等重要民刊为代表来推进,这将是中国与世界诗歌史上唯中国四川诗歌史出现的奇象。
        只有我们决绝的四川民间诗人们将诗歌的纯度与锋度磨得如此雪洁与坚硬,这也是30多年来,四川作为中国现代诗重镇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有他们撑着,他们自由着、锋利着,四川,永远不死中国现代诗之自由独立之精神。
        向你们致敬!向纯度锋利的诗歌致敬!
        2016.7.29晨7.00-8.00大凉山普格双乳山下。
eight:150%;font-size:10.5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 >2011年10月,带他参加福建漳浦举办的“21世纪中国先锋十大流派研讨会”,开拓了视野,回来后出好文《一只撞击大海的蛮羊》,其原力气势力透纸背,2014年7月写出长诗力作《雨谷》,8月写出散文力作《走进火把国》,使其和鲁娟、拉毅、孙阿木、吉克布等一道成为大凉山彝族青年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绘画  诗人安琪



30 柳冬妩篇(节选


       柳冬妩:70后,安徽霍邱县人,“打工诗人”首席评论家,打工诗人重要代表性诗人之一。现在,摆在我面前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打工文学评论集”,同时又是打工者亲历身份写作者在历经打工20多年漫漫艰苦岁月后,结出的一棵长在中华大地的特殊的精神之果。而这一切,是一个叫柳冬妩的青年所为。
        和他认识在200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由打工人自已创办的《打工诗人》上,后来他涉足评论,为自已的兄弟们真诚而动情的鼓与呼。再后来,他的部份文章被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杂志报刊《读书》《新华文摘》《南方文坛》《南方日报》等刊发,在中国主流知识份子引起不小的震动与反响。更多的人开始从他的文章中关注打工诗歌,以及诗歌后面,中国底层特殊的群体—打工者。后来他推出评论集《从乡村到城市的精神胎记—中国“打工诗歌”研究》,再就是今天这本砖头般厚重,可砸醒世人麻木神经的沉重的“打工文学评论史诗”。
        打工文学撼动主流话语偏见,校正中国当代文学史观,柳冬妩在评论理论言说上是做了大量工作并有很大功劳的。他的成长、出现,是打工群体,以及打工文学群体的幸运与命缘,这是天意的安排,让那些苦难的群体的泪水有了弹响并有回音绕梁的精神艺术印记。让更多的人听闻风中的眼泪与时代的痛疼之后反思一个民族暗黑之中的蓝色梦想,这是柳冬妩这本评论集在文学之外社会学上的多重意义之一。
        柳冬妩从诗歌起家,正入评论,由自已熟悉的诗歌开始,将目光伸向打工散文、打工小说等多类打工文体,将目光伸向百年中国打工历史、打工群体,再伸向知青诗歌、世界打工历史、打工文学。可以说,这种本土的打工文学在世界打工文学的同类同质比较研究观照论述中,显示了作者宏大的评论视野与襟怀,同时看出中国打工文学的前景之路,这也是给本土从事打工文学写作者撕出了一幅宽大的视野窗口,那就是站在母语大地,吸纳其它文明(文化)精华,才能创造伟大的具有普适性与现代性与本土性的文学作品。
        由于作者兼具打工者、诗人、评论家多重身份的特殊性与独特性,使之评论的现场直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鲜活性与原生性。这是那些学院与主流话语体系中的所谓评论家所稀缺与无法体知的,这种“直感现实写作”姿态,不是简单的打工文学评论,而是中国社会转型巨变下一个人,一群人,几亿打工者的生存史与疼痛血泪史,这也是偏见主流话语文学史之外独立成形的打工人与打工文学自身独立的文学史,这便是柳冬妩这本书的重要性与独特性。这种来自第一生命鲜新场景实感的文学评论书写,带有文学文字的原态性与草野自然性与独创性,他没有学院更多的酸气、枯气、匠气、苍白无血之气,它如打工潮流一般,是政治暗黑下不能隐去的痛伤,同时又是打在政治暗黑上的一记响亮耳光;这种真情实感的文字所流出的,是历史的记录与见证,同时也是推动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隐形群山。
        透过其字里行间,闪烁的是一颗明亮、雪晶的打工赤子之心,这也是华夏民族从古至今有血性知识份子的代表-“士的精神与风范”,从时代与命运之动运中,硬起自已黑岩石的黑色品质,构筑自已精神世界的黑金长城。
    中国30年来的打工潮走出郑小琼、柳冬妩这两个重量级文学人物,在他们身上已显露大家的构建,如果再精进冶修,成就无可限量,还有他们身后那些优秀的写作兄弟子妹们所构成的“打工文学群体”,至少来说,数亿打工人的工没有白打,你们的汗水没有白流,你们的痛没有白痛,因为有郑小琼、柳冬妩等构建的中国独有的“打工文学群落”给你们建起了雄立于世界东方的打工文学历史的黑色精神巨塔。
    在评者把本土打工文学与世界打工文学的比较研评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引证美国1911年3月25日发生在纽约三角内衣厂火灾中死去的146名女工,这场大火震动了美国,并且引发了一连串的社会改革,这个事件并被写进美国高中历史教材中,成为美国主流价值观的一部分:“生命的价值重于财富”。三角内衣厂的这场大火被称为“改变美国的大火灾”。 而在1993年11月19日,中国深圳葵涌镇的致丽玩具厂发生一起类似火灾,87名女工因工厂大门紧闭、窗口封闭而无法逃脱,葬身火海。1991年5月30日,东莞市石排镇兴业制衣厂发生一起特大火灾,72名工人死亡,47人受伤,其中大多数是女性,这些惨剧如今已在公众的视野中消失多年 ,这是中国式的悲哀。

绘画  诗人听月



31 张守刚篇


       张守刚:70后,重庆云阳人,“打工诗歌”代表性诗人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守刚便到广东中山打工,他最有打工深痕是左手被机器吞食了四个指头,因为喜欢诗歌使他坚强地活了下来。1998年10月由我主编的《独立》《彝风》及同仁作品入选《诗歌报》“民间社团、自编诗集专号”,他在诗刊上看见我的地址,写信并寄来诗稿,从此相识。
        守刚白描式的血淋淋的诗句使我震撼,那是中国打工潮的初期,许多不平等与暗黑在他的笔端自然流出,他是带着良知与善良在写诗。我在1999年《独立》2期上设“漂泊的情感——打工诗歌”专栏,推出他寄来的12首诗歌,并在后面写了点评,专栏中“打工诗歌”的这个命名,是《独立》最先给“打工诗歌”这个后来的诗潮热词命名,“打工诗歌”是多年后的2001年在广东由几个打工者创办的《打工诗人报》出刊后,才被评论家及关注者们所命名。21世纪后席卷中国诗坛的“打工诗潮”成为一股震荡当下社会文化思想影响大江南北的潮流,张守刚这个早期打工诗人一直呆在“广东中山坦洲镇南洲皮革厂”,这个他生命生存与诗歌一个特殊的地方。在15年时间中,他没有离开这里,每一次收到他从这里寄出的打印诗稿与信,我的内心都会在山中燃烧很长一段日子。不仅因为当时他是四川重庆云阳人的故乡亲切,更是他在语言中所流露的打工生活,使我从那时起就开始看见并关注另一片天空下我生存着的兄弟们的难艰与汗水。这种成为兄弟的感觉,使他后来介绍了许强、郑小琼、柳冬妩、罗德远等许多打工代表诗人与我的认识与交流,使我成为打工诗人群体整个崛起与成长的见证者之一。特别是郑小琼因他介绍而来,小琼很快获得《独立》相关的写作资源的帮助与支持,使之很快在《人行天桥》上看见《完整的黑暗》,并在《七国记》中《黄麻岭》等等。在这点上守刚功不可没,换句话说,也是天下诗人兄弟情怀的真诚响流,才促成这一切诗之原质与原本的碰响并腾升。
        在我的印象中,九十年代打工诗歌除谢湘南外,就是张守刚。因为他的打工身份决定了在“坦洲”这个看似“平坦”,但确实不平坦的生存轨迹反滋其写作的生活源流。2005年他带着老婆孩子一行四人回到离开近15年的老家——重庆云阳,后掏光打工集蓄和人创办民营小学,遇国家减免西部学生学费而民营小学轰然垮掉,亏得很惨,我以为他会沉默,或发生什么?不久他又借钱出门跑湖南做生意,不顺,又跑江苏南京做面条生意,过了几个月又不顺,又跑到浙江义乌做卤菜生意……生意(生活的意义,在守刚这里如此难坚),后又改行做文化策划,又不顺……,一家四口在几个月中为了生活便转了大半个中国。这在中国打工群体中恐怕只有守刚这家人如此了,只有像守刚一样,成熟的打工者才具有如此巨大困难的生存承受力。因为最初选择的命运决定了守刚可能一直处于“动态”,因为“坦洲”居住地所带来的是一段不平坦的路,命运要不断的磨打这块“钢”(守刚及他的家人),这是多么悲烈而泪质的事!遇上另外一个人,或另外一家人,也许早已塌轰,或者其它,而守刚有钢,他又站了起来。老天有眼,让他在家乡云阳教作文为生得以安心下来。
        在我的朋友中还有一个宁夏盐池的诗人张联也是教作文为生。这是中国诗人的现实境况,真正的作文不是教的,暗灰的教育体制使诗人有了生存的饭食,真的应该感谢教育?你教我,我教你?我们心照不暄,只为那口饭食!怜之惜之痛之诗之泪之?我倒想有一天到守刚的云阳去,去瞧瞧他那里的风水与他的守刚作文学校,肯定有什么生命玄机,才使其多难多灾而又钢立风中守诗纯心。
        2011年10月,守刚作为“打工诗歌群体”唯一代表,参加了福建漳浦由道辉、周伦佑、发星等联合组织主办的“21世纪先锋诗歌十大流派研计讨会”,会上大家如兄弟玩得很好。会后,守刚和我、小麦、南北一起座车到漳州火车站,他购去重庆方向的车,我仨购到昆明的车,临别时,在火车站一餐馆吃离别酒,叫餐馆师傅做川菜味,出门多日想家了,我们几个干了两瓶啤酒,算是送君终有一别!现在想起,心头很热!


绘画  诗人安琪



32 西域篇


        西 域:70后,湖北房县人,《独立》同仁。我一直认为湖北的张家界与大凉山的螺髻山有某种神秘的联系,自我和西域兄弟相识之时起,这两座山和我俩一样常常挂念着,两座山中的鹰鸟常常致以问候,就是那黑色的泥土都是相互在萌生的植物中找寻自已纯朴的面孔。
        兄弟在南方漂泊的那些难艰岁月,时时不忘我这个山中大哥以及我身后的《独立》以及“地域诗歌写作”兄弟们。后他全身投入《独立》的评论,对《独立》的发展以及“地域诗歌写作”起到特别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切机缘就像两座大山中那些自然的枝叶和新鲜流淌的透明空气,大家自由的散出自已的人子之怀,最后获得的依然是世间珍贵的纯粮。这纯粮放在诗歌的透明中去制酒,一定是人间的佳酿,我们畅饮着,这是我们应得的快乐,我们还将这种快乐传递给朋友们,所以《独立》流响的更多是华夏民族中至今已在光阴中被人遗忘很久的至纯。就像我们深入两座大山,看清我们的来生与未来,我们住栖在密林的枝叶与软黄的山草中,我们望着夜空的灿烂群星以及浮游在群山谷地的浩浩月色,我们感觉人生光阴的飞速与短暂,于是我们提笔或进入经卷,让我们的一生在时空中闪电出动人的声响。这是我们存在的意义,生活在诗性的天空中,就是在不诗性的天空中寻找诗性,切入、种植、芽萌、生长,盛放你诗的诗思,让你魂灵洁白,血液清香,渡过每一个新鲜的清晨与黄昏。
    西域兄弟从“地域诗歌写作”诗学理论中受到启发,开始在湖北建构“武当地域诗群”及其理论,这是《独立》“地域诗歌写作”的延伸,同时也是西域兄弟自觉的诗思行为。“地域诗歌写作”是宽阔的,它是世界的地域,也是中国的地域,同时是有文化根性的地域。只要每一个地域的写作者(文化者)都明白自已地域中根(源)的价值,并去现代创造与建构,这就是人类以及华夏文明的第二次伟大文艺复兴的始端。我们正被全球化以及现代文明的黑暗巨浪打得不知人类的精神生存的方向时,地域中却存在着我们可以新鲜而快乐生活的精神之根,这是差异文明苏醒后对付世界一体苍白文明的唯一生机之路。
    从2000年7月,《独立》提出“地域诗歌写作”到现在,大西南以及大西北以及全国部份省市的诗歌群体,已经清晰地认识到地域根性文化作为写作魂灵的重要性,并己开始自觉的进行探索试验,并涌出许多极有影响的群体与诗歌潮流(“藏族现代诗群”“彝族现代诗群”“回族现代诗群”“台湾原住民诗群”“贵州黔南诗群”“武当地域诗群”“贵州安顺诗群”等),这是很正常与很自然的,同时也证明了地域写作的强大生命力。作为15年参与这些诗歌群体文本的评论的西域兄弟,功不可没,意义大焉!同时也是他评论写作的一个自觉朝向与认知。15年中,西域兄弟陆续写出《地域诗歌写作流派论》《地域诗歌写作群体诗人论》《边缘的自由诗歌史-论《独立》》《15年来中国现代诗热点群体潮流》《论中国先锋诗歌10大流派》《郑小琼(女工100论》等10余万字,产生极大影响,成为《独立》成长起来的一个有极大影响的青年诗评家。
    西域兄弟是《独立》10多年来最好的作品之一。谢谢!!!


绘画  诗人听月




33 张联


       联:60后,“乡村自然主义诗人”(孙文涛),一个宁夏盐池王乐井乡小阳沟村农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喜欢诗歌并开始写作,并在乡间结婚生子,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农民,又做一个实实在在的诗人。三十多年来,他写的诗只有一个题目“傍晚”,而《傍晚全集》的诗有上千首,计上万行。一个永恒的“傍晚”;一个真实的“傍晚”;一个诗意的“傍晚”;一个中国农民现代诗人的“傍晚”。他的这些充满西北黄土地静穆、安祥、透明、纯素的诗句像人类洗净了肮脏的灵魂,蕴含中国特有的恬静知足人文的香味。
        许多从80年代过来的诗人都遗存那个“理想狂飙诗意时代”的纯洁之梦,而这正是国人乃至人类最美的精神境界之一。九十年代以降的经济狂潮,一夜间吹落了多少人的平静之心。“浮躁”“无信仰”“灵魂混乱”成为这个时代典型的社会特征。我们如果进入张联的诗歌,似乎没有这些迷乱的黑暗影子在晃动,只有华夏族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美丽的恬淡生活。在缺少诗意的时代,让我们走到那些诗意的天空,我们就会被潮湿的诗雨淋湿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心灵与骨头发芽生命的鲜息。“张联现象”告诉我们:“只有人自己的精神最伟大”。而“中间代”纳入处于真正“民间”的张联,是对“诗歌弱势群体”(边缘、被遗忘、生存在社会底层…)的艺术审美关注,编选者们的目光已越过“诗歌”这个熟透的词,上升到诗的最高境界——人类博爱、关爱之境,这便是“真诗歌精神”。就凭这点,“中间代”所具有的编选目光也是值得褒奖、赞赏的。而透过张联本人,“中间代”诗群连接着共有血脉——华夏族血脉的诗境之界。这是很了不起与需要极大胆识的。  
        2003-2006年,《独立》连续3年在11-13期,连续三期推出张联的散文、诗、访谈,以示对这个诗歌兄弟的尊敬!
    张联的出世出名首先功推东北诗人孙文涛先生的“大地访诗人”,是他发现了张联的纯朴诗性价值,以及诗性精神的乡村坚守。孙文涛关注底层民间草根的诗性行为,在九十年代末期到21世纪20多年的时光中,发现发掘了一大批底层诗人的人文精神价值。《独立》曾在2006年13期上作过“当下农民现代诗人访谈”的专栏,当时采访的四个诗人中,现在只有一个是真正的农民。张联多年前为生计已进城教习作文,李果进城当了保安,李龙炳是半农半工(酒坊,一点土地)的生活,因为他失去了更多土地,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农民的原地之根。只有河北定兴的狂氓,在山中老家放羊为生并有大量的土地在耕种着,地道农民!可想而知,近20年是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巨大变局之一,所谓向现代文明的迈进,让许多农耕文明的原诗原画,正在动荡的社会变局中产生巨大裂分与重组,从这几个农民诗人身上便可见一斑,更不要说那些诗人之外更大的天空了。
     说到诗人的坚守一生,这是非常不易的。坚守一生,要看诗人的定力以及天意和生存环境等诸多因素,不写诗,你一生保持诗性的纯洁理想也是一种大地连根的精神抒写,这是这个巨变时代应该大力提倡的!这是我们生存的价值!



       欢迎关注《诗歌阅读》!牵手《诗歌阅读》,过与别人不一样的人生!欢迎投稿(诗歌、散文诗、精短诗论均可)。
              赞赏收入的一半用于作者稿酬(无赞赏则无稿酬),另一半将用于年度纸刊编辑、出版及相关活动。
        由于微信自2017年1月11日起,赞赏将调整为7天后结算,因此读者稿酬将延长至10天才能发放。谢谢理解!
        (请在本平台发了作品且有读者赞赏的作者给《诗歌阅读》留下你的微信号)
                  
                                    责任编辑:尤 佳
《诗歌阅读》微信号:cdtzm630
投稿邮箱:tiangzm630@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