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西大 | 文静:与美国罗安妮教授的一个上午

[复制链接]

55

主题

72

帖子

3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09:0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作者为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文静,现任西南大学学生会新闻中心副主任
罗安妮是美国威廉姆斯文理学院教授,哈佛的中国史博士,她研究长江航运,在学院开设了文革史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卢作孚让“我”深深着迷
1999年罗安妮第一次来到中国,在枇杷山重庆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中心,常年封闭的资料室,窗上的栏杆将阳光挤成柱状,阳光穿过空气、尘埃,散布在正在桌前看书的女孩身上,她挤在堆积如山的文献里,每翻动一页,沉积的灰尘就在空气中升腾搅动,她当时感冒了,正在咳嗽,灰尘有如“暗香浮动”,咳嗽也更厉害了。时隔15年,10月16日罗安妮又一次来到中国重庆西南大学,而这个细节也作为文字被记录在《新版卢作孚画传》里,巧合的是在同一天,该书的出版样品刚刚寄给作者卢作孚研究中心刘重来教授,他立即送给了罗安妮教授。跨越时空与另一个自己相逢,从研究卢作孚起点走到今天成为全美研究卢作孚第一人,她现在是美国研究卢作孚最早、最资深的学者。
骑在文字的纸背上,游走滚滚长江。罗安妮总是说“从航运中可以看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内容。这里面还包括了社会史、企业史、人物传记史等,太多、太多的东西。”罗安妮是在研究长江航运史中发现了卢作孚和民生公司,从此拉开了她10多年的卢作孚研究生涯。

真有卢作孚那样好的人吗?
从陈丹青的“民国范”到王家卫《一代宗师》、许鞍华的《黄金时代》。民国总是承载了现代人太多太多的想象,思想的黄金时代,武术的整饬风度,道不尽的气韵与风情,都归于一句“难以忘怀”。那么卢作孚又在民国的思想界扮演怎样的角色?
罗安妮说:“中国的现代化,很多知识分子都在谈,卢作孚却用实业做出来了。他的工商管理思想非常特殊,可以看出中国民国时期的企业史。”卢作孚凭借个人信誉筹钱买到民生公司的第一条船“民生”,我觉得他是由“德”走上创业之路的,也因为“德”在抗战期间,他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敦刻尔克”,在连续40天的时间内,聚集全部的船只和大部分的业务人员,将宜昌的物资和人员赶在宜昌失手前抢运到四川。哪怕到了最后,也因为“德”他将民生公司股票交给国家。
在《全民相对论之狂想民国范》那期节目中有这样一句话“卢作孚这个人的成功,说明了一个好人也能成功,但他是在民国成功的。”我觉得在民族大义面前,每个人的“德”会被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让人有一种随时想要冲到高处呐喊一句“为四万万同胞而战”激情。有看过这期节目的同学说,如果他处在那样一个时代,也会扛着枪上战场,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所以当时卢作孚个人气质与企业文化,是那个时代最为渴求的东西,才能迅速集结人心,征服民国企业界,思想界乃至整个民国。
罗安妮回到美国,在多次演讲中,都提到卢作孚的事迹与为人。“她说就像我在接触民生人之前一样,很多人都不相信——真有卢作孚那样好的人吗?”现在卢作孚吸引我们的还有他的企业运作模式,至今仍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民生公司,见到了卢作孚的儿子卢国纪,从现在的民生公司还可以依稀窥见当年民生公司的影子。公司给人的震撼,不同于上海那种庞大、现代化的高楼,相反民生公司非常简约、朴素。在卢国纪先生的办公室,还是摆着流行于上世纪的木制沙发和几把简单的木头桌椅。民生公司每周有朝话,在周五早晨上班前都会请人来演讲。在这里,你会感受到这个企业所有人都拧成一股绳,上下团结一心。
卢国纪先生对待每个员工就像亲人一样,员工在谈到卢作孚或者卢国纪都非常自豪,因为他们做了太多的好事。在公司有一个关于卢作孚生平和民生公司的历史发展的陈列室,供人参观学习。每个员工对这段历史都了然于胸,能来讲解上一番。每个员工都在传承卢作孚先生的企业理念:“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富国兴业。”我们见到卢国纪先生时他已经是91岁了,走路由两个人搀着,不能迈步只能靠一步步移动。每周他都会和一位员工谈心,他关心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发展,帮他们解决困难。那天他做了1个小时的演讲,后来我和他说话,他说:“你叫我卢爷爷就好了,我们都是家人。”

罗安妮在美国讲文革
罗安妮在威廉姆斯文理学院开设文革史课程,每周一次,每次两个小时,共12周。虽然限制了每班20人的规格,但是每次选这个课的学生都是爆满,很多学生对这段历史有兴趣。
罗安妮说,她用《阳光灿烂的日子》与回忆录来讲文革史。因为《阳光灿烂的日子》突破以往文革带给人政治左倾、文化压迫的沉重印象,以一种稍微温和轻松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诠释文革。而回忆录带着个人的感受和经历,更容易让学生去了解。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是:在文革时期中国的青年人,怎样面对自己的未来?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青年人愿意参与到这个政治运动中?她会在授课中告诉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查阅寻找答案。答案往往也五花八门,因为那是在一个“个人崇拜”的年代,因为深处那样一个时代,是因为文化环境造就的等等。
罗安妮说她不会带有主观的态度去评判那段历史的好与坏,而是和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段特殊时期。

小伙伴们,有什么话想对小编说吗?
想看到你的作品出现在我们的微信平台吗?
欢迎来稿与我们分享~
swuxueshenghui@163.com

本期  编辑\李婉悦   排版\丁当

我们的栏目周一 | 你的月亮我的心 话题发布
周二 | Vista西闻(新闻热点、活动预告、学院专栏)
周四 | 你的月亮我的心 话题讨论展示
周六 | 西南茶话(休闲红茶、书香龙井、原创毛尖、暇余碧螺春)
周日 | 一周西大show语音
另有特刊和人物专访不定期推送,欢迎关注
服务同学,锻炼自我,西大梦想,青春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